部分小学生沉迷“烟卡”,多所学校发文提醒,家长态度呈两极分化
提起未成年学生的玩具,家长可能会想到皮筋、沙包、跳绳、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乐高、拼图、橡皮泥等益智或运动用品。殊不知,学生圈子里真正流行的玩具,可能是咕卡、手串、萝卜刀和烟卡。家长给学生零用钱,多半是希望学生用来买学习用品,或者下课饿肚子的时候买些果腹的食物。不过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买精神食粮,要比买零食更有吸引力。零花钱就是要用来买自己想买,家长却不让自己买的东西。校门口的文具店成了学生课余生活,快乐的源泉。在这里不仅能买到各种漂亮的文具,还有像玩具一样的文具。甚至还有一些与学习毫无关系的玩具,家长看上去毫无价值,学生却如获至宝。部分小学生放下“萝卜刀”,又沉迷“烟卡”此前学生拿着压岁钱或者零用钱买手串、买塑料的萝卜刀、花花绿绿的咕卡,家长也都默许了,不影响学习就好。毕竟价格不贵,也没有太大的安全隐患。学习之余和同学玩一会儿,也能缓解压力。之前萝卜刀的安全问题就引发过争议,还没有讨论出结果,部分小学生又开始收集烟卡了。实际上这不是新游戏了,早在80年代就已经流行,有的地方叫“啪叽”,或者“呸呸卡”。那时的学生没有玩具可玩,就捡烟盒叠成烟卡,用来扇、弹、抽等,玩法不一。现在的学生玩烟卡就不同了,很少有去捡烟盒、翻垃圾桶的,更多的是在校门口买,一元一张。学生都想收集更多的图案,然后相互比谁的种类全,谁拥有最贵烟的烟盒。有的种类校门口没有卖的,学生就央求家长去买烟,然后回来叠成烟卡。有些家长压根不抽烟,但是禁不住儿女的软磨硬泡不得不买烟。家长感觉自己成了冤大头,以前玩烟卡是因为不花钱,现在学生流行玩啥,家长都少不了要消费。也有家长直接在网上买烟卡,大概20块钱就能买100张,不过对于学生来说远没有1张1张收集更有乐趣。多所学校发文提醒,家长态度呈两极分化此前手串、萝卜刀等玩具在中小学生群体里盛行时,就有学校老师规定不允许带到学校里玩,要玩回家玩。现在流行烟卡,学校不止不让学生带到学校玩,有几所学校还特意发文提醒家长,要警惕学生沉迷烟卡带来的隐患。有的学生收集烟卡,完全是为了虚荣和攀比,相互比较谁的多,谁的烟卡贵。为了比较,学生对烟的价格如数家珍,比背课文还流利,任何一种烟的售价张口就来,家长都佩服不已。时间长了,攀比之风又要盛行,也让家长多了一笔开销。烟卡来源渠道不明,不知道是捡来的还是回收的,此前有什么人接触过,材质是否安全,学生整天拿在手里把玩,万一病从口入,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。最令人担忧的不仅是烟草文化提早渗透,让未成年学生就有了吸烟的欲望。还有学生把烟卡当成赌资,下课就聚在一起玩,用各种方式把别人的烟卡据为己有,甚至上课都心不在焉,成绩直线下降。家长觉得这一系列成年人的游戏渗透到中小学,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。也有家长觉得这是草木皆兵了,毕竟这游戏已经流传几十年了,家长都是玩烟卡长大的,也没见有啥坏处,总比玩手机游戏强,长大一样考上了大学,怎么现在学生玩点什么都有人反对。烟卡到底适不适合学生玩?小学生玩手串的时候,一部分家长支持,如同找到知音,另一部分家长担心分散学习经历、时间长了还容易滋生腱鞘炎。萝卜刀火了,一部分家长比学生玩的还开心,另一部分家长担心学生以后会有暴力倾向。现在烟卡流行又有了争议,实际上什么游戏都存在两面性,偶尔玩一玩,图个新鲜不是坏事,但凡事都有个“度”,在于家长和老师如何引导。告诉学生各种游戏的正确玩法,什么可为,什么不可为,学生才能有的放矢。要是家长疏于陪伴,没有耐心,学生就只能模仿大人的样子,好的坏的都会被学走,可能坏的一方面学的更多。说到底,与游戏本身无关,更多的是家长的教育缺失。家长不改变这种教育引导方式,即便学生不玩烟卡玩别的游戏,同样还是会产生争议。今日话题:如何小学生适合玩烟卡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分享和收藏!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